國內專家結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危險廢物在回轉窯內的焚燒機理研究”開展研究。
我們擬對危險廢物進行初步熱處置機理研究,首先收集各種常見的典型危險廢物,對其進行初步理化特性分析,建立基本數據庫。然后從中選取易于形成有機有毒物質的含氯危險廢物進行熱解研究,得到其在回轉窯內的熱解機理。由于重金屬在焚燒過程中不能被生成和破壞,原生垃圾中所含的重金屬在焚燒處理后將分布在底灰、飛灰和煙氣中幾乎以相同的總量排入環境,采集焚燒爐飛灰、底灰、測定灰中相應重金屬的含量,并研究其中的重金屬分布特性和重金屬在焚燒過程中的遷移規律。
由于實際廢物處理過程都是連續給料的不間斷過程,因此本文將建立一套新的連續給料回轉窯焚燒、熱解、氣化試驗臺,以實現連續給料的試驗研究,并對所選取的各種典型危險廢物進行熱解/氣化試驗研究。由于試驗臺尺寸較小,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因此,我們擬采用熱力化學平衡計算的方法,對高熱值的危險廢物在不同工況下的產物進行模擬預測。
危險廢物在回轉窯內的運動特性直接影響到回轉窯熱處理的效果,實際運行的危險廢物回轉窯焚燒裝置均為低填充率運行,而現有的關于物料在回轉窯內運動特性的研究沒有考慮這一特殊情況。國內研究學者擬通過建立回轉窯內物料運動模型來研究回轉窯操作參數對物料在回轉窯內的平均停留時間MRT的影響,并利用冷態回轉窯低填充率工況下的試驗來模擬危險廢物顆粒在回轉窯內的運動特性,得到平均停留時間MRT的經驗關聯式,再將模型的計算結果與試驗數據進行對比。為低填充率運行回轉窯的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實際回轉窯的運行參數的調整。
從氣固反應基本理論出發,以回轉窯內的氣體濃度為考察對象,建立回轉窯內的傳質模型,并以此作為回轉窯內反應性能的理論指導,并能夠與運行中的回轉窯測量參數進行比較。在傳質模型的基礎上,得到新的傳熱模型。基礎理論研究仍必須付諸實踐中才能夠真正成為生產力,我們一部分研究內容是提出一個危險廢物回轉窯焚燒系統處置中心的應用方案,并以工程實踐中的案例來進行驗證。
紅星機器專注回轉窯生產35年之久,保證回轉窯實惠、質量過硬、性能優良,如果需了解設備詳細報價,可點擊在線咨詢。